那些和水果有关的回忆

2011年9月22日

 在乡下度假时,我们在饭店的池塘边,架子上,发现了一串串绿色的葡萄。女儿颇感兴趣,站在架子下问东问西,想弄清楚这绿色的葡萄到底有何特别。我说,绿葡萄很酸的,你想不想尝一个。一听到‘酸’字,刚才还兴致勃勃的小胖妞立刻有点退缩,怯怯地表示不敢。真叶公好龙也。

 

绿葡萄翠绿欲滴,一下子勾起了我童年时吃绿葡萄的记忆。那时,馋嘴的女孩们等不及葡萄成熟,有时会约在一起,摘几串嫩绿的葡萄,洗净外皮,然后拌点辣椒面味精盐巴,蘸一蘸就直接吃。那个味儿!小丫头们有的酸得挤眼睛,有的辣得吐舌头,但就是越吃越来劲,越难受越过瘾。那一幕是那么令人印象深刻,那么隽永,直到现在我都能想起来。

 

等我大了些,我们家搬了,有了一个属于我家的后院子。我家也种上了葡萄,我还记得,葡萄成熟的季节,我们常常吃到发腻。能帮助我回忆起去我们家种过葡萄的,也是一副同样隽永的情景——我在下着小雨的葡萄架下,脚踩在凳子上,边摘边吃。之所以要赶在下雨时抢摘葡萄,似乎是我妈说雨会把葡萄冲掉。葡萄的味道我已经不记得了,但我却忘不了,葡萄的名字和玫瑰花香有关。

 

桑椹也是南国盛产的水果。到季节时,每逢赶集日,总有山里的老乡背着大箩筐来城镇里卖,几毛钱就一大碗。吃上几口不仅唇齿留香,还留色(桑椹的紫色)。印象最深的却是小学时,和一帮同样不懂事的孩子跑到别人家院子里,爬到别人家树上,正在享受着新鲜桑椹的甜美和冒险的刺激时,听得树下一声怒斥,树的主人不知何时冒将出来,手里捏着我们几个小毛贼留在树下的红领巾,喝令我们立刻下树,并扬言要我们带老师来拿红领巾——哎,祸闯得真不小。幸运的是,我不记得是怎么拿回红领巾的了,但我确信那必是一段“难堪而屈辱的”回忆。

 

怎么到市场上买水果的记忆总也翻不出来,另类的事情倒是像冒泡一样源源不断。除了偷桑椹,我还记得我们家买梨的特别方式。那时,我爸买梨喜欢到一户人家里去买。就像去散步一样,吃过晚饭,我爸就慢慢踱出去,到离家不远的老乡家里。主人似也把我们当熟人,热情招呼我们,然后熟练地张罗我们看梨。要卖的梨不在筐里,而在树上。主人招呼我们看梨的同时,已经准备好摘梨的“长手”——木制或竹制的长柄,顶端带一个与梨大小相当的金属兜,只待我们一指,他们便伸长手,卡住梨子,一旋,梨把儿就从树枝上分离开来,梨子整个被牢牢卡在兜里,成囊中之物。待得梨儿摘完,一并称斤论两,交钱拿梨。我记得那手柄有五,六米那么长,甚至更长。我那时觉得梨子太高了,根本看不清长什么样。我甚至怀疑我爸在那里左看右看地挑选是在装模作样。我还常常多事地想,他们家怎么种那么大的梨树,是不是他们就靠这棵梨树过活?

 

山上我也买过梨的,还是刚摘的。大概是郊游还是去走亲戚的时候,在山里遇到背着一背筐梨的小男孩从我们身边走过,一问梨卖不卖,他竟也肯卖的。买了几只他的梨。正在犹豫该怎么洗梨时,卖梨男孩说,不用洗山里东西干净。我们也就听了他的,直接啃起来。

 

城里卖水果的摊贩则经验老道得多。还记得有一年城里突然开始流行西瓜,似乎在那之前我没怎么吃过。满大街的西瓜摊,一堆堆的青皮黑条。尤让我不解的是,有摊上会树一块牌子,上写“包红”二字。年幼的的我还不能望文生义,只觉得“包红”两字很神秘。后来随大人一同去买西瓜,只见挑好瓜后,摊主们便拿出刀来,熟练地从瓜皮向里剜出一块三角形的瓜,掏出来给买瓜的看,口中通常还大声地夸耀着:“说过我的瓜是包红的,你看看红不红!”。偶尔运气不好,瓜瓤有点粉或竟然还有点发白,自知理亏的卖瓜人便会二话不说,重新麻利地挑一个新的出来取而代之。知道自己肯定能买到熟透红瓤的瓜,人一定会放心地来这里买,这写“包红”的卖瓜人确实有创意。

 

能吃到水果还有一种情况——生病。我小时候似乎体弱多病,动不动就发烧咳嗽,生病时家人会给我买水果罐头,我还记得瓶装的糖水荔枝,糖水桃子,看到时病就好了一半。还有一次舅舅来看望我,给我带了些青苹果,小小的绿绿的,跟现在那些丰满通红的大苹果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但于那时的我,已经是难得的待遇和享受,以致我一直记忆至今。

 

和水果有关的儿时回忆大都是温馨的。是的,在那个年代,物质匮乏,贫穷家庭的孩子但凡有机会吃上水果,心中必是愉悦无比。

 

现在,我吃水果常常是为了补充养料,每每还担心果皮上农药超标。哪怕排除这两点,吃水果的快感似也大大减少。这是为什么?是可吃的美味太多,还是我的内心太浮躁?

读完方舟子妻的《活着》

2010年9月2日

读完方舟子妻的《活着》,禁不住泪流满面。

自看到方先生被袭击的消息,几日来被压抑的情绪终于在此刻溃破。

方舟子先生是当代中国最令我敬佩的人,没有之一。

方舟子先生不是被打,而是被暗算未遂!从用铁锤抡头的行径上完全可以判断,袭击者的目的显然是取命而非打人!

可以这么理解,方先生已经为我们大家献身过一次。方玄昌先生亦如是。

长期以来,一直有幸阅读新语丝,对于我这样没有能力和精力去查阅各种专业文献的人来说,方先生所提供的科普知识,一直被我视为最准确的知识来源。信赖他,因为他求真,敬业,无数次笔战中极低的出错率可以证明这一点。

他所揭露的造假也的确打开了这个社会的一面窗,让我们这些懵懂之人发现,原来太多光鲜之下都是脓肿,把我们浮躁的心一次次拉回纯净之地。

他苦口婆心,唇焦舌敝,为我们阐述科学精神的要义,向我们展示科学知识之美好,教我们识别骗术的技巧,点名告诉我们他确认无疑的骗子。

为此付出的代价之大,他在所不惜。

然而,就象北京厨子写的那样,

“他不是游侠,他是一个有家庭的普通人,也没有三头六臂,在一起蓄谋已久的报复面前,他几乎没有任何抵抗能力。”

“是的,我们可以声援他。可是我们的声援在设计精巧的报复面前不堪一击,苍白无力。我们可以把报纸的头版毫无保留的送给他,可这么薄的一张纸,就真能够抵挡报复的毒箭?”

现实是如此黑暗,残酷。方舟子和方玄昌先生已经为我们“献出的”两条生命证明着这一点。

如果我们让一个崇高的人,一个选择支持他的崇高妻子,一个纯真无辜的孩子身陷“无边的黑暗”,那是我们所有人的耻辱。

方先生没有兴趣听取任何关于为人处世的忠告,我也没有资格建议方先生什么,我想说的是,即使方先生退出打假,专心做科普,我也绝不认为方先生道德有亏。我依然满心期待方先生的科普新著问世。

何去何从,方舟子先生自有定夺。

无论他怎么做,我们都可以有自己的行动。

希望彭剑律师发起的“人身安全保障基金”快些成立!

只要有媒体做过一次将方先生遇袭事件娱乐化,弱智低俗无良的报道,我就绝不原谅它,绝不再选择它的任何产品,直到它公开诚恳地道歉并保证绝不再犯!

从今天起,试着不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为了传播一些真话,试着背负一些争论。

东京旅游见闻

2010年8月28日

 

刚刚结束了一次短暂的东京之旅,趁着记忆还新鲜,将这次难忘的旅游记录下来。

 

日本人初印象——空姐的神态

在飞往东京的飞机上,由于乘坐的是日本航空的航班,我开始以为服务员都是日本籍员工。但是很快我注意到,虽然4位空姐都讲日语,但是她们的眼神和神态有明显的差别。其中两位的我很熟悉,与国内航班的空姐很像。另外两位的则给我一种新鲜的感觉——非常亲切,充满真诚的关心。直觉告诉我,后两位是日本人,前两位可能是中国人。其后的飞行经历,证实了我的直觉。先是听到广播中的介绍分别有两名日本籍和两名中国籍的服务员,然后是当我在接受服务时习惯性地使用中文时,两位我猜测是“日本籍”的果然听不懂,换成英文就OK了,两位“中国籍”的熟练地用中文作出反应。

有人和我有同感吗?不知这是两国国民性格不同使然,还是是航空公司服务培训的方法不同所致。

 

从机场到酒店——多亏了热心的日本人

虽然事先做了很多信息准备,查好了路线,但是下飞机时我还是有点忐忑。因为从没到过日本,又不会日语,总担心哪个环节卡住,让我们不能顺利到达酒店,或者多花冤枉钱。幸运的是,我们竟然一路顺利!

先是在东京成田机场出关时排上了优先队伍,大概是因为我们抱着一个熟睡的宝宝,虽然我们什么要求都没提,但成田机场的工作人员麻利地指引我们直接走到一个不排队的窗口。然后是在出关时竟然听到广播中有中文导引。接下来在问路时,因为我用汉字书写,机场工作人员猜到了我是中国人,立刻使用不纯正但很熟练的汉语给我指了路。购买京成电车的车票时,售票员热心地告诉我,低于6岁的孩子是免费的,交钱买了票后,她又耐心地指着手表让我明白,下一班车8分钟后就要开了,提醒我们要尽快进站。

到达日暮里站转车时,工作人员亲自领我到自动售票机前,指导我如何买票。和我用过的上海自动售票机的不同是,在这里要将从机场到日暮里的票先插进去,然后才能计算出从日暮里到达新目的地的票价。如果不是她亲自指导,我几乎不可能自己看懂学会使用那里的机器。

到达目的地出站,路标和地图比较多,终于一路顺着指引步行到酒店,顺利check in。大功告成!

 

从成田机场到东京市区的方法——不同的价格不同的享受

我查到的办法主要有3个,供感兴趣的朋友参考。

第一个,最贵最方便。乘坐出租车,费用大约是20000日元(人民币1600元)以上。

第二个,稍贵较方便。乘坐利木津(Limousine)大巴士。直接送到东京都内主要大酒店。费用3000日元(人民币240元)/成人。6岁以上儿童1500日元。6岁以下免费。

第三个,经济实惠。乘电车到市内,再转其它市内交通。比如,京成(Keisei)公司的多种电车可以到达市内的上野,日暮里车站,价格分1000120019202400等几种,耗时从75分钟到36分钟不等,2400日元的是对号入座,1000日元的类似上海地铁(不过更干净,人更少)。感兴趣的可以自行查看他们的网站:http://www.keisei.co.jp/keisei/tetudou/skyliner/cn/。日暮里车站可以转乘JR公司的山手线,这是东京轨道交通的一个圆环路线,连接市内许多交通枢纽,且不少著名景点都在这条线的站点上。感兴趣的可以看:http://zh.wikipedia.org/zh-cn/%E5%B1%B1%E6%89%8B%E7%B7%9A#.E8.BB.8A.E7.AB.99

http://www.e-japannavi.com/trans/t_tokyo1.shtml

http://www.bbkz.com/guide/index.php/%E6%9D%B1%E4%BA%AC%E5%B1%B1%E6%89%8B%E7%B7%9A

 

东京都厅高层展望室——竟然是免费的

早有耳闻东京都厅政府办公大楼上有对公众免费开放的展望室,那里可以鸟瞰到东京市内全景,新宿区的尤其清楚。我们慕名前去。进入大楼前要检查随身物品,只需把包打开让工作人员看一下。南北两幢高楼在50多层处各有一个展望室,南楼上可以借到免费解说器,只需出示护照,填个简单的表格即可。从那里我清楚地看到新宿区的高层建筑,比如三井住友的办公大楼,还有一些造型比较有特色的建筑,比如体育馆。

上海的金茂大厦88层观光厅,据说门票也要好几十,我到上海那么些年,从没舍得花这个钱,说来有点意思,竟然在日本东京免费弥补了高层观光的遗憾!后来又在损保(损害保险)大楼的28层上展望过两回,在我们住的酒店高层则时时展望着东京。鸟瞰东京,我差不多看够了!

 

东京皇居外苑——干净内敛

皇居是日本天皇的官邸,皇居外苑是其外围的一个广场,是东京旅游的经典景点。坐JR山手线到达东京站,出来后步行没多远就能找到了。我们一路寻去,首先被一座小木桥吸引住了,越得桥去,拐个小弯,一个小型的喷水公园豁然眼前。几座喷水池,造型各异,此起彼伏,小的潺潺涌出,大的一飞冲天,让我们流连忘返。生长着茂盛植物的皇居就在眼前,但我们与之隔了护城河。沿着河岸外围慢慢走,很快,二重桥呈现在护城河上不远的前方。有清晰倒影的二重桥是这个景点的经典广告照片,那真像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那时河上正泛起浅浅的涟漪,遗憾地没能留下二重桥的倒影,虽然如此,眼前庄重,简洁的氛围还是触动了我。皇居外苑还有一片松柏树林,修理得干净,整洁,内敛。夏日午后的微风徐徐拂过,两只野鸭子安静地浮在护城河的水面上,和我们一样享受着午后时光。

 

日本人印象——可爱的日本老人

本来计划游完皇居外苑后到不远处的日比谷公园逛逛,但是意外地遇到了一位可爱的日本老人,跟他闲聊起来,竟然错过了进公园的时间。我们是在喷水公园出来后遇到这位老人的,其时他正和两位西方游客在用英语交谈,我们在他们附近的一个水龙头处喝水。老人上来和我们打招呼,听说我们来自上海,他高兴地说了一句中文——“欢迎您的到来”。遗憾的是,同为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同为汉字使用者,我们之间的沟通却只能用英语。虽然如此,我们谈兴不浅。老人曾为东京都厅政府工作,已经退休了,虽然从未出过国,却热衷于与外国游客交流。今年已经80岁的老人,在20年前退休后,先后尝试了很多新事物,包括plant collectiondishes and pots collectionJapan history study,但都不能坚持很久。 45年前他开始学习英语,并通过听广播来练习听力,现在经常来皇居外苑,发现可以与外国人交流了,到目前为止这是他坚持得最长久的一项退休后事业。当我说东京给我的最深刻印象是干净时,他真诚地表示了惊讶,并当场环顾四周,指着方圆100平米内我们能看到的唯一一个烟头说,你看,有人乱扔烟头,这怎么能算干净?!我不无羞愧地告诉他,在上海,到处有人乱扔垃圾,一个烟头实在算不得什么。他还说东京现在的年轻人不守规矩,在人行道上骑自行车穿来穿去,这倒是真的,不过上海有过之无不及。谈话以他向我们推荐附近吃饭的地方结束,告别的时候我们无意中得知,他刚刚从肝癌中恢复过来,这真让我大吃一惊!很难相信,眼前这位步履轻快,思维敏捷,精神矍铄,用外语对答如流的80岁老人,竟然曾罹患癌症?!幸运的是他恢复健康了!真后悔没有请求和他合影,希望他积极向上的精神能一直被我铭记。

 

早稻田大学——开放的学校

我计划的行程之一是去参观早稻田大学。交通很方便,地铁东西线有一站就是早稻田站。出站后,感觉路面没有新宿那么宽了,格局变得比较小,不变的是依旧干净整洁。似乎那里还有早稻田中学或是中专学校,且与早稻田大学是相反的方向。问路很顺利,我寻了一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当他看到我写的“早稻田”三个汉字后,立刻说“ah! I know this”。然后我们两人就费力地用英语,汉字,手势交流,竟也把路给说明白了。对他的耐心真的很感激!朝着大学一路进发,对于我这种只进过国内学校的土包子来说,第一件事就是好奇地寻找大学的大门,因为听说很多国外的大学是没有大门的,比如美国的哈佛。早稻田大学有大门么?我没有找到。当我在路边地图上找到我的当前位置时,才意识到我已经在大学校园中。那时,我身边正有几个中年人在对着一座造型独特的建筑写生。他们心无旁骛,仔细地观察,小心翼翼地给画笔添色。一群鸽子在地上踱来踱去,高大粗壮的银杏树耸立在道路两旁。树下整齐地排放着5个颜色各异的垃圾桶,桶上的文字和图形是在告诉人们如何将垃圾分类。不少教学楼的大门口开着,卫生间也没有锁,一进去声控的灯就自动亮了,里面干净整洁,设施完好。一幢楼外有工人们在施工,有人很友好地和我们打招呼。校园里植物很多,且不少树树龄不低,与一些教学大楼肩并肩高耸着。从一个类似门的地方出来,我疑心已经离开大学了,但是还没有,因为走了一段类似街道的路后,拐弯处的楼里拉着一幅字“早稻田大学艺术学校”,又走了一段,不知道是在校园内还是校园外看到的一幅地图,明确地告诉人们,当地震发生时,这所学校是避震场所。

早稻田大学之旅令我心情非常愉快,因为交通方便,问路顺利,处处干净整洁,学校开放,人们友好……总之,我认为她不是景点却胜似景点。就说小小细节,卫生间那么干净好用的旅游景点,国内有几个?有时候,旅游不需要获得激动人心的体验,关键是不要有不愉快的体验。

午饭在临近大学的一家小饭馆里吃的。说它小,是因为饭馆里总共只有3张饭桌,沿墙一字摆开。挤促的空间里,每样设施都是迷你型的,比如凳子大约只有20厘米*20厘米见方,但唯有一大瓶花摆放在室内长端的黄金分割线附近,令我印象深刻。主人很友好,菜单上没有英语,没有汉字,没有图片,我们设法沟通并点到了美味的定食。端上来的冰水是用小茶杯盛的,我的那只杯子上写的是汉字,“福来了,笑之,泣之,怒之,怨之”。

 

在东京喝什么水——法国依云!

听上去我好像很有钱是不是?法国依云矿泉水在上海卖价大概是91瓶(500毫升左右),但是在上海我从来没买过这个牌子的水,因为比它便宜且品质不错的水很多。比如我比较习惯喝的雀巢,农夫山泉等,相同容量的瓶装水最多15就拿下。但是在东京,依云矿泉水差不多是最便宜的饮料之一,价格也是人民币91瓶,而其它东京当地的瓶装水或者饮料绝大多数比它贵,自动贩卖机的饮料100日元[8块人民币)起价,12096人民币),15012块人民币)的居多。

我禁不住要浮想联翩(注意,仅仅是浮想)。常听到有传言说,日本人将一流产品卖给自己,二流产品卖给发达国家,三流产品卖给我们。也许这是真的,但我禁不住揣测也许日本人是很想把一流产品卖给我们的,不过她一番努力后,发现我们不大买得起。

 

东京的穷人——街头露宿者

在新宿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下,不曾料到会发现这样一些人,他们衣着褴褛,胡子拉碴,当结束一天为生计的奔波后,就在路边墙角寻一隅,用纸箱遮住头部,当街露宿。我曾连续几天在相同的地方看到他们,看来他们已经以那里为家了。有位不嫌麻烦的老兄,甚至用好几个纸箱子做了一个长盒子,以便能把自己的整个身体都包容在里面,甚至还能盖上盖子,也算是个简易的睡袋了。在新宿中央公园里,也有不少类似的人。衣着光鲜的上班族步履匆匆地穿过这座公园时,就从他们包捆着的拾荒成果边经过——那通常是大捆的饮料瓶或是其它,都用廉价的蓝色塑料袋包着。

 

东京电器店和药妆店——越来越面向中国人

和大多数到日本旅游的中国人一样,我们也去了著名的东京秋叶原电器街,一出地铁就晕了,满目尽是大大小小的店铺,有的卖旅游产品,有的卖电器,不知该如何逛起。大概我们没有摸到门道,我总觉得秋叶原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店面不够大,东西不够多。后来又逛过有乐町的“BIC CAMERA”,最终发现地铁新宿站附近“HALC”大楼上的那家“BIC CAMERA”规模最大(大概占据了4~5个楼层),电器商品最丰富。

随着现在到日本旅游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几乎所有稍大点的商店都有会讲中文的店员(多数本身就是中国人),比如BIC CAMERALAOX(好像主要卖表)。东京手表上至几万,下至几十元人民币,都有得卖。不用担心买到假货的感觉真好!在不同店对比相同商品时基本只要纯粹比价格就行了。

东京药妆店不少,很多都有会中文的店员,甚至有中文的简单翻译,比如“面霜”对应什么,“卸装水”对应什么。

银联在东京的电器店覆盖得挺多,大的商店几乎都有“刷银联卡,打95折”或者“刷银联卡,免消费税(满一定金额才可)”的活动。

 

东京新宿中央公园——这是一个公园

在东京都厅高层展望室俯瞰时,就发现了这个有着茂密树林的公园,当下就决定要去探探。公园是免费开放的,里面有许多又高又粗的大树,随处可闻鸟声,见鸟飞,低矮的花枝上残留着金蝉脱壳后的遗壳。我喜欢这个公园。虽然它不会是东京最好的公园,它也有些地方有点小小的不干净,但是最爱它那高大茂盛的林子,提供了成片连续的树荫,遮住了烈日,挡住了狂风。老树给人的神秘感,历史感更是让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方便干净的厕所没有让我们在游玩过程中遭遇尴尬,开阔的儿童戏水区和游戏区更是锦上添花,大小孩子开心地在那里玩耍。公园里什么人都有,新宿附近的上班族有的就从这个公园穿梭而过,两位俊朗的小伙子在入迷地研究太极拳(至少看上去象太极),家庭妇女和孩子们,拾荒的人……这就是一个公园。

 

银座和六本木——最失望的一天

关于银座,是我的东京之旅中最没有记录冲动的一部分。能够记得的就是,交通也是方便,街面也是干净(这大概是这篇游记中用得最多的词了)。一个昂贵的购物区,可以把它想成是上海的那些高档购物场所,只不过商品更丰富,价格更昂贵。

 

东乡青儿美术馆展览——意外的惊喜

偶然遇上的展览,门票不贵,大人1000日元,小童免费。一些展品是关于视觉误差的,比如一幅图,有时看上去象凸出的,有时看上去象凹下的;还有一些图,故意把远的人物画得大,近的人物画得小。初看时我不觉得这些画有什么,因为在互联网上类似的画太多了,不过当我留意到大部分展品是1967年画成的时,心里就有些小小的钦佩了——那时网上还没有这些图吧?许多展品还是很有意思。里面有日本艺术家东乡青儿,森村泰昌(他的作品“鼻子洋梨”每每让我忍俊不禁)的作品。还有馆藏珍品——梵高的向日葵。不过说实话,韩国艺术家金昌烈的创作水滴最让我震撼,在他的几幅创作前我久久不愿挪步。第一幅是一张剪报上有几滴水的样子,我看到时的第一反应是,这水快滴下来了!然后觉得怎么还不往下掉?然后才想到这只是一件艺术作品。接下来的几幅“水滴”,各有千秋,有一幅索性用了长宽各约1米的金色大画板,整幅布满了晶莹剔透,形态各异的水滴!那一个个赛过珍珠的水珠子,让人欲罢不能,令我想到“大珠小珠落玉盘”,怎是一个“美”字了得!

 

歌舞妓町一番街——略带惊险

基本上是偶然,我们逛完街吃完饭,走了一段后,就发现前面的街上写着“歌舞妓町”。早就知道这也是东京的一个著名地方,但没有特地计划一游。不过既然撞上了,那也不妨看看。在接近那块“歌舞妓町”招牌时,一个黑人男性有些靠近我,对我说了一句话,由于他离我太近,我有些警惕,以致完全没听清他说什么,但感觉上有些暧昧。进入街区,眼前原来只是窄窄的一条小马路,人们说话的声音大起来,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小了——这些都让我觉得有种不安全感。不少店铺门前站着黑人男性,似乎是在招揽生意。只有一家前站了一位身着和服,略施淡妆的女子,但只见她微微笑着,没说一句话。街上有不少“无料案内所”,意思大概是“免费信息介绍”。街区很短,我们在街上走了两趟,然后就离开了。

 

损保大楼下的街舞表演——免费的也同样精彩

接近晚上10点,精疲力竭地走在回酒店的途中,偶遇了一场在我看来有专业水准的街舞表演,让人精神为之一振,疲乏一扫而光。那是在新宿区损保大楼(就是有东乡青儿美术馆的那幢楼)的下面,有很多东京的年轻人在练舞,看上去有上百人,将整幢大楼的底部全都包围起来了,但分成了好多个小组,在分别排练或是自娱自乐。我们看到的一个小组表演极其精彩,78个年轻人,1个应该不到10岁,1个大概20多岁,其他都是10多岁的样子,2个是女孩。身着宽松深色衣服,围成一圈,轮流进圈表演。我的笨拙言语形容不了他们的舞蹈,总之和电视上看到的街舞很相似,动作快速,节奏感强,精彩处包括头部着地连转很多圈,单手交换着地撑起整个身体等。20多岁那个小伙子是其中翘楚,有个女孩也巾帼不让须眉,她的腰肢闪动起来快得令人眼花。他们体力很好,接连表演了好几轮才略加休息一会儿,相互交流,相互教新动作。

 

小林惠写真展——不一样的体验

看到一幢高层写字大楼外广告着“小林惠写真展”时,我们就一头扎进去凑热闹了。进去时多少带点冒险的心理,因为不知道这幢大楼是否欢迎我们这样的背包客。大堂里明亮开阔,四处一尘不染。背着背包,衣着随意的我们,明显与里面的上班族区别开来,竟未被任何人质疑进门的合法与合理。顺利进场多少给我些惊喜甚至狐疑——搞破坏的人进来可怎么办?要搁在上海,以我的经验,早被里面的保安当场拦下了。从大楼出来时,我进去时的战战兢兢早已一扫而空。不被防备的感觉真好!大概,东京没有那么多想搞破坏的人吧。

顺着路标轻松地找到“小林惠写真展”,展址旁边就是一个摄像器材品牌的俱乐部。挂满摄影作品的展室整洁,安静,人不多。我们入得门去,门口的老者似乎打量了我们几眼,我们连忙询问是否需要买门票,老者说不用,比划出“请参观”的手势。见我们东方面孔讲英语,他连忙询问我们从哪里来,当我们回答说“中国”时,他笑了,指着第一间展室的作品说,这都是关于台湾的!开始我以为他是检查门票的,但当他温和地说“请参观吧”并潇洒地收好东西离开展室时,我猜想说不定他就是小林惠先生呢!

写真展分两个展室,外面一个全是关于台湾的,里面一个全是关于日本的。由于对历史不熟悉,又看不懂日文注释,所以对摄影师所想表达的主旨我不能很好地把握。但是这个展览有一点很特别,台湾展室的照片全是人物正面像,以灿烂笑容居多,不过全是黑白照片;日本展室的照片全是彩色照片,但人物全是背影!

 

东京小超市印象——价昂物美

我们住的酒店附近有一个24小时的便利超市,比上海的“全家”“罗森”一类的便利店规模要大。我去买了几次东西,感觉东西很贵。粗粗看下来,只有水产品(比如三文鱼)好像比上海便宜些,蓝莓和依云(法国)矿泉水以及乳制品与上海价格相当,大部分其它东西都比上海贵一倍以上。比如寿司1盒约合人民币4080多元,方便面最便宜的也大约合人民币12元,1瓶橙汁最便宜的8元人民币。水果更加贵,1个哈密瓜大约100多元人民币,黄瓜1根大约4元人民币。不过贵是贵,东西看上去品质都很好。我买的一些食物都很好吃,牛奶口感很正。

 

东京的厕所——不得不赞

在东京时心里就不断地赞着这里的厕所——干净,先进,方便!这里绝大部分的厕所,都打扫得十分干净,没有异味,地面也没有滴滴答答的水。绝大多数都维护得设施完好,没有见到什么跑冒滴漏。

在东京还见到一些在国内我没见过的设备,第一样是带自动冲洗功能的马桶,就是……呃……如厕完毕后可以不用纸,一按按钮就自动给使用者清洗PP的马桶。这种马桶我这土包子此前听说过,但在上海从没见过,这回见识了。再来说第二样新鲜玩意儿,马桶擦洗剂。可以撕点纸,挤点擦洗剂,将马桶垫圈上面擦擦干净。在东京见到的大部分马桶看上去都很干净,没有明显的污渍,这个擦洗剂,大约是用来简易消毒的。在上海,由于大家普遍不放心公共厕所的卫生,我知道女厕所里不少人如厕时撕很多纸垫在垫圈上,有不少人索性踩在垫圈上。再说第三样新鲜玩意儿——音姬。这是一个可以发出类似流水声音的设备,用来遮掩如厕者自己的声音,日本人着实心细。第四样新鲜玩意儿——手动的红外线冲水开关,虽然国内也有不少厕所是用红外线探测方式来冲水的,但没有这样方便的,开关就在伸手可及的地方,想冲几次都可以。

除了这些新鲜方便实用的玩意儿,要赞的还有东京厕所的密度之大。我没有数据来说明,只能举我个人的切身体会,只觉得找厕所比上海容易得多,无论是在机场,地铁,商场,写字楼,公园。就连在街上也很容易——经验是,由于地铁站点多,地铁里必有厕所,只要找到地铁口问题就基本解决了。我自己曾在一个路口等红灯时忽然内急,心下有点慌,忽儿看到旁边有个地铁口,根据几日来在东京的经验,果断地冲将进去,最后连看地图带上厕所的时间,比通常在国内奔一个已知的厕所时间还要短。想想在国内常常会有内急时四处寻觅厕所而不见的尴尬,在陌生的国度陌生的城市里,却几乎没碰到过。不得不服,不得不赞!

 

东京的AED——以人为本

AED是自动体外除颤仪的缩写。我曾在参加急救培训时见过一次,此后无缘再“谋面”。不曾想,此次在东京,竟然不断地“老友重逢”!在成田机场,多个地铁站里,损保大楼(我参观过的两层都有),BIC CAMERA电器店里(作为商品),甚至街头的自动饮料贩卖机里,都有AED的身影。我想,与同样高人口密度的国内城市比,东京AED的高密度,原因可能在于两点——东京的经济发达程度高(因为AED比较贵,在BIC CAMERA里几万人民币一台);并且,更加以人为本。

 

东京的小细节——

日本小孩叫妈妈也是妈妈,嘿,出乎我的意料。

猜猜看东京的房价比上海高吗?给几个我看到的实例,新宿的住房房价举例,125平米600万人民币,95平米502万人民币,123平米1118万人民币。六本木的房租举例,20平米8000元人民币/月。应该说,绝对价格还是高很多的。

有一些在上海没有见过的东西,超市里找钱的机器跟地铁自动售票机的很像,几乎不用收银员手工找;电器店里有一种圆圈电风扇——就一个圆圈,没有叶片,但却有风。

不会日语如何与日本人交流?——汉字+英语+手势,他们很友好,这样基本够用了。

东京人乘电梯是靠左站立的,右边是通行道。

东京街头地图很多,感觉很实用。还有很多避难场所地图,分别用日文,英文,中文,韩文写着防灾心得。我记得是这么写的:保持冷静,观察清楚形势。事先与家人打好招呼,相互帮助。

 

硬币

2010年8月1日

今天陪宝宝打开存钱罐,数数家里的硬币。数着数着感觉好像2009年的硬币偏多,好奇之下,干脆把硬币按年份排了一下数了数,得出以下结果。果然是2009年的居多,何解?高人请指点。

吊诡的事情是,输入文章标题“硬币”时一不小心错打成“隐蔽”。哈哈,“隐蔽的硬币”!

  

 

年份   硬币数量(枚) 占比例
1990      
1991      
1992   1 2.86%
1993      
1994   2 5.71%
1995   1 2.86%
1996      
1997      
1998      
1999   1 2.86%
2000      
2001   1 2.86%
2002      
2003      
2004   1 2.86%
2005   2 5.71%
2006   4 11.43%
2007   7 20.00%
2008   2 5.71%
2009   13 37.14%
2010      
小计   35 100.00%

妈妈的耳朵-宝宝趣语集

2010年6月22日

太阳落山了,收下阳台上晾着的衣服。
宝宝赞叹,太阳把衣服熨干啦!

妈妈要上网看新语丝,宝宝一个人躺在床上睡不着。
静谧的夜,客厅里的电蚊灯时不时发出’啪’的一声。只听得卧室里的宝宝时不时跟着大喊一声:“又捉到一个啦!“
如果不知道宝宝说的是蚊子的话,趴在窗外的小偷会瑟瑟发抖吧?

切一盘瓜,洗净宝宝的手,系上口水兜,准备让食物陪宝宝。
“九角形……九角形……又一个九角形!”孤独的宝宝倒也自得其乐。
“什么九角形?”反倒是妈妈按捺不住好奇心,从隔壁跑出来问。
“喏!这些瓜被都被我咬成了九角形!”

夏天的晚上,风把窗帘吹得鼓鼓的。
宝宝镇定地宣布——窗帘要生宝宝啦!

叠人塔

2010年6月14日

        5月某个周日的下午去南京路看了来自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的叠人塔表演。据说这是他们登陆上海世博会前的热身表演。

 

        预报的时间是5点,将近下午4点半的时候,表演团队已经抵达南京路世纪广场。甫一亮相,表演队伍就招来了大批路人围观。这支表演团队男女老少共有将近百人之众,身着统一的粉色长袖上衣,白色长裤,腰间紧紧缠着多层黑色的带子,脚上似是布条和草编织的软鞋。出乎我意料的是,他们似乎就是普通的男女老少,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专业演员”。神态从容自若,仿佛不是来表演,甚至不是来异国他乡旅游,只是出来

 

        只听得一阵音乐响起,表演团开始和着节奏开始向广场中心进发。音乐是他们现场演奏的,不是放的录音,乐器似是鼓和笛,听上去有点象《勇敢的心》里面的插曲。接近目的地的时候,表演队员们开始有组织地围成同心圆,观众们感觉到表演快要开始了,纷纷边让路边占领便于观看的高台。几乎还没怎么反应过来,3层人塔已经成形,最底层的“同心圆”里里外外好几层,成为一个坚实的基台。这3层都是站立的,最顶层的小朋友头戴黑色安全帽,膝盖微屈,左手掐腰,右手定格作招手状。“人塔”就锁定在这个造型,伴随着音乐,缓缓地移向广场中心。以为这就是全部表演的我,连忙狂按快门,生怕漏掉了什么。

 

        原来,这只是个热场表演。很快,3层人塔就回归地面。而众队员都停留在原地,或调整,或左右观望,没有离场的意思。

 

        精彩的表演随后拉开序幕。人塔逐渐增高,每层人数逐渐增多。人塔的特点是底层是多层同心圆,众人互相推着里层圆的肩膀或手臂或臀部。接上去是第一层人——这是2~4个最结实的“人柱”——想想看他们肩上的责任,就明白挑人的原则。再往上则是些身上没什么赘肉但颇有些气力的男女,再往上则身材逐渐细小,直至最高层第6层是45岁的小朋友。

 

        队员们明显训练有素,他们自始至终都不慌不忙。向上爬的人手始终紧攀着同伴的身体,上到高处,则踩着同伴腰间的黑带直至肩膀。到达自己位置的队员与同层同伴相互攀扶,在帮助对方平衡的同时也依靠对方平衡自己。到达最高峰的小队员是采用蹲的姿势处在最高峰的,每每抛出一个飞吻,表示人塔业已完成,观众们则次次报以掌声喝彩。小队员于是灵活地顺着人塔外部滑向地面,接着各层人塔依次顺势撤下,速度很快,非常有序。向下的动作都很统一流畅,大家就象从一棵大树上往下滑那样。中间唯独有个调皮的队员在一次下滑中故意玩了个倒立——他头向下反身抱着“人柱”,玩了个造型,引来观众们额外的掌声和笑声。

 

        看着他们流畅的表演,似乎叠人塔不是什么难事。以我的想法,最怕的是向上垒的过程中有人失去平衡掉下来,这对摔下和被砸到的人都会是很糟糕的情形。我观察到的特点是,他们始终保持手部拉紧或抱紧同伴,哪怕脚下一时打滑也不至于跌落;而且他们同层的人始终保持同上同下便于平衡;他们身体多微微向前倾,因为同伴始终是在面部前方,大家相互扶持。他们早已摸索到了规律,进行了规范的训练,并建立了稳定的情绪和自信的心态。

 

        确实,如许许多多人所言,叠人塔是勇气的象征。我以为,与其说那需要勇气,不如说它需要对事物规律的掌握,稳定的情绪,专注的能力。

宝宝趣语-为什么菲力普的全身都有毛

2010年5月19日

一天,宝宝用手指头指着自己的‘人中‘,向妈妈发问。

“妈妈,为什么每个人的这里都会这样凹下去?“ (这个问题似乎不在“十万个为什么”里面!恨!)

“这个这个……“,妈妈的大脑数据库里没有此条目,一时语塞,不知如何作答。

略作思考后,妈妈决定给一个“迂回的”,“科学的”,“专业的”的回答。

“宝宝,人长成什么样是进化决定的。这个地方长成这样肯定是有原因的。比如,人都有头发,睫毛,眉毛……头发的作用是为了给头部保护和保暖;睫毛和眉毛的作用是保护眼睛。其它地方的毛发大都退化了,你看,妈妈的胳膊上也有汗毛呢,只不过都细得几乎看不见……”

“妈妈,那为什么菲力普的全身都有毛?“理解力,逻辑思维,反应速度完全跟上了妈妈的宝宝突然发问。

“嗯?!什么?菲力普?“正沉浸在逻辑中的妈妈完全没有料到宝宝会节外生枝。

想了一下菲力普是谁,哦,那是宝宝的英文老师。想到一个3岁宝宝已经注意到白种人男性与黄种人的这项区别。

妈妈忍不住哈哈大笑,什么‘人中’,‘进化’,‘毛发’,全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20100511宝宝鼻塞咳嗽记录

2010年5月12日

如无特别说明,体温均为肛温摄氏度。

 

D1–20100510
清晨       听到有少许咳嗽。
白天       宝宝自述在幼儿园吃饭时咳嗽了。
夜里       多次听到宝宝在不舒服地清鼻子,并吞咽,。猜测可能鼻腔中有浓鼻涕被吞下。
 

D2–20100511
07:30      体温36.7,咳嗽较多,,有灰绿色痰(自口腔清出的鼻涕?)。
白天       吃饭好,精神好。有少许清鼻涕(不过河的),有明显喷嚏,有明显鼻塞,有明显咳嗽且声音有点重。
18:30      体温37.7
19:30      氯雷他定糖浆5ml(因考虑到有明显过敏症状)
20:00      温水蒸汽浴30分钟,自鼻腔中洗出一些灰色鼻涕。
21:30      体温37.9
21:45      入睡前咳嗽了好几声
23:00      体温36.7
夜里       没有听到咳嗽。

D3–20100512
07:00      连续咳嗽多声,不算很重,但次数较多。黄绿色痰,仍旧鼻塞。
07:30      体温37.4
09:00      体温37.6
(要不要服用抗菌素?妈妈正在纠结中……)
宝宝户外活动。
10:30      体温38.2
11:00       抗菌素(阿奇霉素2包)。因“咳嗽+低热”很象上次支原体肺炎的症状。
11:30      午饭,胃口很好,吃了3碗后妈妈不再给添饭。因宝宝发热时容易呕吐,要少量多餐。
12:00      躺到床上休息,但宝宝精神劲头很足,1分钟也没睡着。
14:00      体温37.9。酸奶1盒。
16:30      体温37.6。
19:30      氯雷他定糖浆5ml(因考虑到过敏症状鼻塞还没消失)
21:00      体温37.9。
23:00      体温36.8。
夜里       一夜安宁

D4–20100513
早晨    咳嗽似减少,喷嚏减少,有鼻塞.
11:00      抗菌素(阿奇霉素2包)。
12:30      体温37。
18:10      体温37.7。
夜里       一夜安宁

D5–20100514
早晨    咳嗽减少,喷嚏减少,鼻塞仍旧明显。精神状态还不错。
08:00      体温37.7。呼吸声有些重。
11:00      抗菌素(阿奇霉素2包)。
14:00~18:00 午睡。似乎有点嗜睡?
17:00      体温36.9。
夜里       一夜安宁

D6–20100515
早晨    咳嗽多声,无喷嚏,鼻塞不太明显。精神状态很好。
09:30      体温36.7。

D7–20100516
D8–20100517
D9–20100518
D10–20100519
近几日没有再量体温.原因是看上去宝宝体温已经很正常了.
现在剩下的症状主要是3点:每天睡觉起来时总会咳上一小会儿,有浅黄色痰;白天正常玩耍时偶尔会咳一声明显是为了清痰;鼻子里有少量鼻涕,半清半稠。
目前没有服用或外用任何药物。
 

 

宝宝发烧咳嗽记–支原体肺炎

2010年3月3日

(以下记录体温均为肛温,摄氏度。)
(持续发烧,咳嗽,但愿不是肺结核-3月4日确诊为肺炎。)
(以下记录中的“教训”仅是针对我们自己宝宝而言,录下供读者参考。)

D1.2月25日(星期四)
早晨起床时宝宝有一两声咳嗽。上幼儿园。放学回来后咳嗽明显。整日精神情绪较好。

D2.2月26日(星期五)
情况基本同前一日。

D3.2月27日(星期六)
早晨起床时有点发烧,体温38.3,咳嗽明显。午睡后体温升高到38.9。温水澡20分钟。下午16点左右体温降到38.3。咳嗽略有加剧。整日精神情绪较好。当日服用化痰药[沐舒坦]3次。
(教训:当同时出现发烧和咳嗽症状时,应该及时就医,不能仅仅是物理降温。)

D4.2月28日(星期天)
体温同前一日,食欲有下降,咳嗽加剧。当日服用化痰药[沐舒坦]3次。夜里咳嗽也加剧,加服止咳药[美可]2次。

D5.3月01日(星期一)
咳嗽加剧。午饭后上医院,血检结果是“白细胞数正常,C反应蛋白正常(2)”,理论上讲此结果应该不支持细菌或者病毒感染。医生根据宝宝咳嗽5日,烧3日,吐过1次的临床表现,开了抗菌素,并解释此药对支原体感染也有效。
药品清单:消炎用的抗菌素[阿奇霉素],退烧药[美林],化痰药[沐舒坦],止咳药[美可]。
当日下午16时服用阿奇霉素。
当日无任何好转。

D6.3月02日(星期二)
无明显好转。晨起体温38.3,午睡后39.1。咳嗽更加剧烈。早饭1个巧克力面包,午晚餐2碗饭。
耐住性子,坚持服用抗菌素[阿奇霉素],化痰药[沐舒坦],傍晚咳嗽剧烈时服用止咳药[美可]。

D7.3月03日(星期三)
咳嗽依然明显。但体温好转。晨起体温38,中午37.5。
但宝宝明显嗜睡,早8点醒,躺到10点起床,勉强吃了几口面包,喝了化痰药[沐舒坦],接着在11点多时又睡着了。 16点醒来量体温37.5。晚饭1碗。服用阿奇霉素。
晚上8点左右体温回升到38.3,晚上陆续吃猕猴桃1只,车厘子10多个,10点左右吃面条2碗,奶3勺,不幸11点多时悉数吐出(教训是宝宝咳嗽剧烈时,尽量不要让其吃得太饱)。
睡前咳嗽依然剧烈,呼吸末尾有明显泡泡音。

D8.3月04日(星期四)
夜里咳过一阵,早晨咳了一阵,声音都比较剧烈。体温37.8。
下午14点到达医院,拍X片,确诊是肺炎(作为妈妈,心里真的很挫败)!
医生开了两种静脉注射药:消炎药[头孢‘口夫‘辛钠]和化痰药[氨溴索,即沐舒坦]。
晚上18点,体温38。
整日咳嗽都比较剧烈。夜里也有剧烈咳嗽。

D9.3月05日(星期五)
体温在37.8上下,咳嗽依旧。继续输液。夜里也有剧烈咳嗽,有痰。

D10.3月06日(星期六)
体温在37.8上下,咳嗽次数增多,但深咳减少。复诊,医生继续开了相同的静脉注射药:消炎药[头孢‘口夫‘辛钠]和化痰药[氨溴索,即沐舒坦]。
继续输液。当晚在儿童游戏区玩耍时大咳,并吐。晚体温回升到38.7。(教训是病情略有好转时不要急于太大活动,尤其不要去公共场所,以免传染给别人。)
夜里也有剧烈咳嗽,有痰。

D11.3月07日(星期天)
体温在37.5上下,晚上是38。比前一日咳嗽次数有减少。夜里也有剧烈咳嗽,有痰。
阿奇霉素“吃三停四”为一个完整疗程,到今日结束。

D12.3月08日(星期一)
咳嗽次数有减少,深咳嗽仍有,但减少。
复诊,医生意见,“吊了4天仍然能够听到明显的锣音,效果来得慢了点”,“但听上去也不是很严重,住院的必要性不大”,“前面的药有效果,但也需要略作调整”。
药品清单:静脉注射药“头孢西丁钠”,“氨溴索”;口服“阿奇霉素”。
当天非常嗜睡,从晚上8点45到次日10点多。
夜里有2次剧烈咳嗽,有痰。

D13.3月09日(星期二)
静脉注射“头孢西丁钠”,“氨溴索”;口服“阿奇霉素”。
深咳嗽仍有,呼吸声粗,呼吸末的泡泡音仍有,医生听诊后说“锣音还是有”。夜里有1次剧烈咳嗽。

D14.3月10日(星期三)
3月8日验血结果出来了:肺炎支原体阳性!!
医生有点挠头:阿齐霉素是支原体最敏感的药物之一了,我们从就医开始第一天(D5)就一直被覆盖在阿齐霉素疗程中,1个半疗程过去了,似乎好转得不够多。
继续静脉注射“头孢西丁钠”,“氨溴索”;口服“阿奇霉素”。
深咳嗽仍有,呼吸声粗,呼吸末的泡泡音仍有,医生听诊后说“锣音还是有”。

D15.3月11日(星期四)
昨天夜里没有咳嗽(自生病以来唯一的一夜)。白天基本没有听到深咳嗽,但是带痰的咳嗽还是时常有。
继续静脉注射“头孢西丁钠”,“氨溴索”。医生说“肺里还是有声音”,明天需要继续到门诊就医。

 

还手还是不还手

2010年1月24日

今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带宝宝到家附近的儿童游乐场玩。

宝爸陪着宝宝,宝妈到旁边的超市给宝宝买衣服。正逛着,接到宝爸的电话“你快点过来,她尿裤子了!”宝妈赶到时,感觉宝爸脸色有些难看。

 

 

回家后,宝爸开始教育宝宝,

“下次再有小朋友抢你的球,你就打他!”

 

宝妈觉得这样教育不对,赶紧插话,

“你就把球抢回来就好了,不能打人的!”

 

宝爸声色俱厉,

“抢球的小朋友都打她了,为什么她不能还手?!就是因为那个小朋友打了她,她一哭,才尿裤子的!”

宝爸不满之情溢于言表,仿佛打人的是宝妈。这样说了还不解气,跟着又补上一句,

“就要打她,打死她!”

最后这句多少有点跟宝妈怄气的意思了。

宝妈当然也不服气,跟宝爸又呛了几句,双方都很不愉快。

 

这次小小的家庭纠纷触及到了一个教育的小节点:当别人欺负你的孩子时,你希望孩子做出何种反应?通常的教育是不能打别人的,如果大家都遵守这个原则,那就大家相安无事。可是……最怕的就是可是……如果有人不遵守呢?就让孩子白白吃亏吗?静心想了想,真实世界是,总有人会打你的,你该如何保护自己?至少,不打人的教育应该加一个前提,那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如果挨了打,不能再遵守这个原则。